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狂飙504亿微短剧行业撞上盗版暗礁,年损200亿如何破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2:03:00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短小精悍的结构、紧凑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在影视行业异军突起。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高达504.4亿元。

表象之下暗流涌动,微短剧行业暴露出不少隐忧。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盗版问题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内容生态风险。另外,内容低质化、同质化的现象加剧了观众流失,也让行业面临创作疲态。

如何破除“盗版困局”,推动内容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应对这一难题,2025年4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了微短剧内容创新与版权保护研讨会。次日,上海市法学会科创法治研究会也举办了相关研讨会。

两场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学者以及从业者共同深入探讨微短剧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试图为微短剧行业找到一条突破困境、持续发展的新航道。

盗版年损200亿,9.9元可看万集“潜规则”蚕食行业根基

微短剧之所以迅速走红,主要源自其具备“短、快、便”的天然优势。它不仅创作周期短、拍摄成本低,还能通过社交媒体实现迅速传播,极大地贴合了当代观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从爱情、悬疑、奇幻到都市励志,微短剧以丰富题材快速占据各类垂类平台,引发了“全民追短剧”的浪潮。但与之并存的,是日益猖獗的盗版现象。

用户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微短剧日活跃用户大约为4亿人,其中约20%通过视频平台、浏览器搜索平台和网盘等渠道观看盗版剧集。若这部分流量能够转化为正规充值或广告收入,将有望为行业带来超过200亿元的新增收益。不容忽视的还有,盗版会削弱平台对原创作品的投资动力,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的内容多样性和创作积极性。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谈到,与盗版带来的损失相比,目前行业内尚无任何一家大型平台在盗版治理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盗版模式呈现出技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趋势,不仅包括通过剪辑逃避识别的“二创”,还有PGC公司伪造合同上传盗版剧,甚至剧集改名后躲避系统监管的新型手段,都使版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除此之外,盗版现象的屡禁不止,与消费观念的“惯性容忍”也密切相关。参会专家分享了一个细节:他曾出于支持创作者的初衷购买正版微短剧,结果被朋友嘲笑“花冤枉钱”,因为“9.9元就能在某些平台看1万集”。这种“便宜至上”的消费心理,在潜移默化中为盗版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加剧了正版平台的用户流失与内容贬值。

某浏览器“短剧榜”截图,其内容大多为盗版网站

72小时维权“黄金窗口”,多维度构建版权防火墙

鉴于微短剧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其成为盗版的重灾区,要摆脱被动维权困境,亟须建立起以“快速响应+多方联动”为核心的版权保护体系,如此才能在盗版的狂风骤雨中为微短剧行业撑起保护伞。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看来,由于微短剧通常采取全集一次性上线的方式,其发布后的前三天即为关键的维权“黄金窗口”。若在此期间无法及时拦截盗版传播,可能导致“整部剧迅速失控”。她建议平台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24小时内完成版权投诉处理并下架侵权内容。

某视频平台盗版短剧截图

为保护微短剧版权,红果短剧高级法律顾问闫春晓呼吁平台建立完善审核机制。对于通过搭建后台系统引导机构方入驻上传的微短剧,平台应履行内容安全审核责任,审核通过后加上平台的备案号。

同时,闫春晓建议提高审查标准,要求版权方、机构方提供清晰完整的版权文件,能追溯到原始版剧著作权人以及两两主体相扣的完善版权权属文件。对于利用平台账号发布短视频、图文功能发布的微短剧内容,平台应履行基础的高危版权过滤,利用机器智能拦截,并优化高危版权库识别。

一位熟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专家认为,可以借鉴YouTube的版权保护模式,让创作者与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创作者可主动向平台提供作品母本,平台利用技术手段过滤侵权内容。发现侵权线索后,平台不直接删除,而是将处理权交还给创作者。这既减轻了平台的审核压力,又让创作者能通过收益分成持续获益,从而实现了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为有效治理微短剧版权侵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包丁裕睿提议可引入欧盟“可信举报者”制度,规范举报行为,降低恶意举报与重复侵权风险。他还建议运用设备码识别、实名认证等技术追踪侵权者,构建数据库,推动版权保护从事后举报向事前筛查转变,增强保护效能。

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阳子则从制度与技术层面提出对策。他建议成立类似中影协的群体组织帮助微短剧维权,整合行业资源开展统一监测、证据收集与诉讼流程。此外,阳子还强调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版权意识,并加快立法进程,为版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持。

内容为王,优质创作与生态重塑引领微短剧前行

在积极构建版权保护体系的同时,微短剧行业也需着眼于自身内容生态的重塑,毕竟优质内容是吸引用户留存的关键,而良好的生态也能提升版权保护的内生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闫春晓指出,微短剧正在经历从粗制滥造到精品化的内容升级,题材和价值表达不断丰富,从单纯的情绪表达向情感、情怀和社会正能量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包括传统影视公司及知名导演、演员,投身微短剧制作,提升整体质量和水准。同时,AIGC技术的应用为短剧制作提供支持,加速质量提升。

在平台责任方面,闫春晓提出播出平台需强化内容安全审核与版权治理,建立高效版权投诉处理机制。平台与制作方、版权方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涵盖精品短剧定制、联合投资等,以保障创作者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提出,微短剧行业已步入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历经三年高速增长,规模与用户基础不断扩大,也出现了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微短剧需在内容深度、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上精雕细琢,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他强调,微短剧产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必须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单纯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极限,未来一至两年,提质增效应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主题。胡正荣还指出,微短剧应注重IP长期规划与系列开发,打造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成功的IP运营不仅可以提升微短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实现跨平台、跨媒体的商业拓展,为产业创造更多的盈利点。

“在当今中国的文化产业格局下,包括影视和视听行业,一个更为关键的认知转变在于,我们必须将优质IP的生态化运营提升到战略层面。”胡正荣说。

采写:南都记者黄莉玲

相关文章:

狂飙504亿微短剧行业撞上盗版暗礁,年损200亿如何破局04-26

【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多彩”公益诉讼照亮美好生活04-26

订单爆棚!创意爆表!04-25

海信视像:一季度业绩稳增 多项领先04-25

淄博市博山区:文化浸润生活 数字赋能社区 共绘文明画卷04-25

王某因分手心生不满,故意将刘某个人隐私及虚假诽谤内容发布“上墙”,公安机关:行拘6日罚款1000元04-25

学习强国︱青山绿水 | 兰州市永登县:植绿护绿 绘就绿美乡村新图景04-25

亲邻科技携手支付宝,“碰一下”打造未来智慧社区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