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四年,二百个社区,百万字观察日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7:10:00    

学校教师在为大学生讲解社区驻点知识。学校供图

斑驳的墙面、古朴的牌匾、清幽的巷道……近日,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林家大湾村的八斗湾共存社旧址前,华中师范大学“百社十年”观察项目平台党支部的师生们驻足凭吊,与恽代英等革命先辈展开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

据“百社十年”观察项目平台党支部负责人杨泽斌介绍,自项目启动以来,该校每年都有近百名学子以脚步丈量基层,用实践注解理想,在国情、社情、民情的鲜活课堂中,实现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让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在基层绽放光芒。

“驻点不是简单地观察,而是要像钉子一样扎进社区肌理。”杨泽斌说,为了帮助大家突破“新手村”挑战,“百社十年”观察项目精心打造了“三阶成长体系”,包括阶段性的名师讲座、“致一书社”的经典共读、社区书记助理的沉浸式实践。

在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社区,学生卢浩宇用一年的时间深入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以孵化和培育“江汉区花仙子公益服务中心”为切入契机,成功提炼出“资源共济与双向赋能”的社区治理模型,荣获第三届“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跨学科对话与反思”研讨会优秀奖项。

在武汉市武昌区东亭社区,学生徐心化身项目志愿者、活动引导员、片区网格员,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7栋3单元有居民飞线充电”“乒乓球场的垃圾无人清理”……

“一定要确认问卷填写人的居民身份,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后台数据监控中,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冷向明实时给予指导。4年时光流转,他们的足迹遍布200个社区,留下100余万字的观察日志。

从化解邻里纠纷到优化物业管理,从孵化公益组织到提炼治理模型,“百社十年”观察项目采用“街道—社区—居民”三级联动机制,成功将各个社区治理的先进经验与翔实调查数据,转化为一系列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项目创始人、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增阳表示:“未来我们将以更坚定的步伐,在基层治理创新前沿,以‘资源共济’经验推动跨领域协同发展;面向数字化治理,以‘绣花功夫’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在民生服务领域,以‘双向赋能’理念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争做社会文明进步的实践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8日 第04版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卫琼雨 徐沁怡

相关文章:

洪山十二小“订单式”送教打通城乡教育“最后一公里”04-28

四年,二百个社区,百万字观察日志04-28

河北三河招牌改色事件,中纪委通报!04-27

七大版块、16项赛事!2025年青岛市第五届社区运动会开幕04-26

西宁:筑牢投资“压舱石”实现首季开门红04-26

武术散打项目今日开赛,青少年热血逐梦正当时04-26

森林防火“急先锋”:用坚守为山林织就“安全网”04-25

市直机关工委观摩学习市公安局机关党建工作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