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科技战”再度升级。美东时间3月2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54家中国科技机构和公司纳入“黑名单”。从事大模型研发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AI服务器供应商浪潮集团的多家子公司位列其中。
同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汽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
这两项措施祭出之时,正值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如何在单边主义盛行的变局中凝聚共识,是本次年会备受关注的议题。众多与会的政界、学界人士,对特朗普升级“关税战”“科技战”之举发起抨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张宇燕提醒,大国竞争正从零和博弈转向更为令人担忧的负和博弈,其主要目的是打压竞争对手,“我输(不要紧),只要你输得比我多”。
抨击之余,一种悲观情绪随之弥漫。“(虽说)亚洲国家应该无视美国,但实际上我们没办法无视,因为它的体量太大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说,展望未来,麻烦正在路上,“特朗普会给本地区带来很多的问题”。
AI治理层面的国际合作,也受到地缘政治变局的考验。美国副总统万斯在2月的巴黎AI峰会上放话,特朗普政府的核心立场是聚焦AI机遇,而不是AI安全,警惕管制扼杀行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则在受访时强调,AI发展的需要各国共同探讨安全和治理,确保AI模型吸收了全球的智慧。
单边主义成众矢之的
在博鳌论坛这样一个倡导多边主义的场合,特朗普政府不出意外地成为众矢之的。
此次将智源研究院等纳入“实体清单”之前两个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还将中国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智谱AI以及芯片研发公司算能科技“拉黑”。官方文件给出的理由,指向这些实体的人工智能研究会被用于国防目的。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甚至可以说是个愚蠢的做法。”回答记者关于美国新一轮科技制裁的提问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直言,美国一打压,中国就不得不加快人工智能的投资,就像中国这几年在芯片领域大量投入那般。
新上任以来,特朗普还马不停蹄地发动“关税战”。在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前,特朗普已于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3月24日,特朗普决定对进口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实施“关税制裁”。
郑永年说,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国家通过打“关税战”就可以致富,没有富裕的国家通过打“关税战”还可以继续繁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作为知名经济学家,更是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政策源自五个动机——消除贸易赤字、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保护美国工业尤其是汽车业、充当外交政策的杠杆、谋求国内政治支持率。但这些动机背后是基于很多错误的认知,“纯属是无能的表现”。比如,对汽车进口关税,将使得美国的汽车业永久失去竞争力。
从国际组织“退群”,也是特朗普单边主义的表现之一。1月20日新上任当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并将再次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美国前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将这种做法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希望重新让主权国家的治理重新回到中心,不能让国际治理、世界治理这些理念妨碍美国的发展。
对冲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贸易摩擦阴云持续笼罩的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在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发出警告,特朗普政府引起的新一轮贸易摩擦的阴影,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也会使得2025年亚洲的贸易和投资将总体承压。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落下帷幕。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对于“脱钩”和逆全球化,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表示,不能简单地以牙对牙,而要继续保持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开放、更宽领域开放的方向不变。
萨克斯在博鳌论坛上开出应对美国“贸易战”的四味“药方”:无视美国;不要指望打开美国市场或是依赖美国市场,外面还有广阔的世界;利用绿色、数字的技术优势在其他市场上扩张;维护多边主义。
但“无视美国”说易行难,马凯硕坦言,美国庞大的体量和影响力,注定无法做到忽视它。何况美国的关税政策会实实在在地损害亚洲国家的利益,“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不能低估美国”。
贸易冲突加剧的紧张,在外贸特别是跨境电商从业者身上有切身实感。
上述博鳌论坛报告的数据显示,2024年,亚太地区零售电子商务增速达到8.4%。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 2.63万亿元(约36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然而,美国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800美元以下货值跨境小包裹的免税政策一度受到较大冲击——不再享受免税待遇。中信证券分析,新的关税举措给跨境电商的影响体现在:直接的关税成本、海关操作费用增加、履约时效扰动。
这项政策也给美国海关产生严重影响,跨境小包在美国海关堆积如山。后来,小包税收新政被紧急叫停,但“朝令夕改”带给商家的焦虑并未就此消散。
“希望关税政策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保障,否则我们也要不断地调整。”一位跨境电商服务商人士受访时呼吁。
不确定性的地缘政治变局之下,寻找新兴市场的商机以对冲风险,成了不少跨境电商商家的“退路”。
前述跨境电商服务商人士提到,对新入局的中小卖家而言,东南亚或非洲市场或成为首选。欧美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渐趋成熟,选择发展中或非发达地区作为切入口,初期成本相对更低,竞争较少。不过,这些“蓝海”地区也存在供应链条不完整,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以物流环节为例,快递派送更容易出现丢件、缺件等问题,责任划分不甚明确。
“AI治理是一个紧迫的全球性命题”
“人工智能是另一种形式的全球化。”根据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的解释,其内涵之一是,如果要对人工智能进行治理,一定不是区域治理,因为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全球化大幅倒退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又给人类提出一个新的、紧迫性的全球性命题。
那么持续紧张的地缘政治态势,又会否冲击到AI安全与治理领域的全球合作?本次博鳌论坛上,有外媒记者多次向曾毅抛出这个问题。
曾毅表示,AI的发展容得下中国和美国。具体路径上,应当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让包括中低收入国家在内的各方都能提出自己的疑虑和解决方案;同时,团结不同的国际组织,去解决人工智能不同侧面的问题。
曾毅建议,为了避免相似的人工智能风险在世界不同地方重复出现,共同构建AI“安全护栏”,才能确保产业的稳健发展。
今年2月的巴黎AI峰会上,万斯发言内容传递的一大冲突点在于,AI的监管与创新是否不可调和?
曾毅对此态度鲜明:可以在构建“AI安全护栏”的同时,不损害大模型的能力。他在论坛上用自己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作为支撑——将十几款大模型的安全能力提升百分之二三十,对模型的问题求解能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证明在极小代价的情况下,生成式AI仍能稳健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推进人工智能的伦理安全,在技术和科学上是可行性的”。
此外,曾毅对万斯的发言也有自己解读:“万斯说得很清楚,过度监管会影响发展,但没有说不监管。而且,AI治理事关多方利益主体,需要协同共治。”
形成国际共识之外,当前全球AI治理面临的另一项关键挑战在于,如何落地执行?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对近年来国际层面不断重复AI治理的原则而缺少落地进展感到遗憾。
她指出,政策制定者应当就具体AI风险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而不是一再重复那些无法付诸实践的原则。“一再地重复包容、共享,是落不了地的”。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发自海南博鳌
相关文章:
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成立04-02
美官员被曝使用商业邮箱处理政府事务 华尔兹再涉其中04-02
通用汽车在美国召回10643辆凯迪拉克LYRIQ车型04-01
胡塞武装称击落第16架美死神无人机04-01
白宫:特朗普将于4月2日决定最终关税政策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