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特约记者 蒋军君)在许多人眼中,虫子是肮脏、令人厌恶的存在——它们爬行于垃圾堆,穿梭于腐臭的角落,仿佛与“价值”二字毫无关联。然而,新田县大坪塘镇创业青年谢光平,用一只只米粒大小的幼虫养出了优质的“虫草鸡”,蹚出了一条特色养殖的致富路子。

走进谢光平的生态养殖基地,树林下成群的土鸡,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谢光平正提着装满鸡食的木桶给鸡喂食,一只只色彩斑斓的土鸡自得其乐竞相啄食,场景十分热闹,构成一幅鸡鸣人乐的林下生态鸡养殖图。
与传统养殖不同,谢光平引入了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通过与周边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合作,将餐厨垃圾、果渣、菜叶、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用于喂养黑水虻,从而转化为高蛋白的虫饲料,既解决了一些污染问题,又打造出完整的生态循环链。

“通过控制养殖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有机废弃物供应,黑水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将其转化为高质量的动物蛋白饲料,可以替代部分传统饲料,提升品质的同时,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谢光平介绍道,鸡群每天在山林间运动超10小时,每只鸡日均喂食200克黑水虻幼虫,配合林间自觅的昆虫、草药,形成了天然的“营养套餐”,养殖出来的是名副其实的“虫草鸡”。

“黑水虻幼虫富含60%以上蛋白质,经检测,用黑水虻喂养的‘虫草鸡’的维生素E含量达到普通鸡的8-10倍,16种氨基酸总量比市售土鸡高出32%,检测出37项不饱和脂肪酸。”新田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副主任郑乐亮介绍,这种“跑山鸡+虫草饲喂”模式,使鸡肉肌苷酸含量提升明显,这正是肉质鲜美的关键。

“客户都说鸡肉有小时候的味道!土鸡蛋也是供不用求,不少客户一买就是几百个。”凭借差异化的品质,让谢光平的“虫草鸡”成功打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批发价每市斤达25元,深受消费者喜爱。2024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目前存栏的6000多只土鸡也已达到200天的出栏周期。
“我们计划开通网络直播和建设可视化溯源系统,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看到鸡群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夕阳下,成群的"虫草鸡"抖动着油亮的羽毛,在这位85后新农人打造的绿色循环经济链中,乡村振兴的梦想正羽翼渐丰。而这个曾经走出大山的青年,正用现代科技重新定义传统养殖,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新时代的致富经。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04-27
狂飙504亿微短剧行业撞上盗版暗礁,年损200亿如何破局04-26
【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多彩”公益诉讼照亮美好生活04-26
订单爆棚!创意爆表!04-25
学习强国︱青山绿水 | 兰州市永登县:植绿护绿 绘就绿美乡村新图景04-25
昆明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