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能帮助孩子提高分数,家长付费后发现效果不佳,要求按约定退款却遭遇拖延……近日,南昌市民吴女士向“江南微帮办”栏目反映,学汇考(南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提分”为噱头诱导家长消费。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退费事宜需向领导汇报后方能答复。
目前,双方就退费问题仍未达成一致意见,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学汇考”声称可帮助提分
吴女士介绍,2024年10月,她接到自称“学汇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可帮助其孩子提升文化课成绩。考虑到孩子正在读初三面临中考,吴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带孩子前往位于丰和中大道星河汇商务中心的学汇考(南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学汇考”)。
“学汇考”的郑老师接待了吴女士,并现场对孩子进行“测试”,指导解题。郑老师的解题方式新颖,让孩子觉得“确实有效”。
“对方反复强调,孩子的成绩完全可以提高,之前只是学习方法不对。”吴女士表示,看到“测试”效果后,她决定报名。
转账记录显示,吴女士共支付13960元,包含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四门课程。其中语文、物理两门课程未开通激活。收费单据上手写注明“若无提高,按课程学习时长平摊退费”。
成绩未提高 遭遇退费难
缴费结束后,郑老师提供了账号和密码用于激活网课。吴女士的孩子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数学和英语课程后,发现成绩并未提升。
“课程都是录制好的,没有互动,孩子反映效果不好。如果孩子能自觉通过网课学习,那也就不需要报名线上培训了。”吴女士表示,去年12月,她已将相关情况反映给郑老师,希望对方按约定对未激活的语文、物理课程全额退款,对已激活的数学、英语课程按课时扣除费用后退还余款。
直至今年2月,“学汇考”才退还语文、物理课程费6980元,但已激活的数学、英语费用始终未退。
“数学共49节课,孩子上了15节;英语共36节课,上了7节。”吴女士核算后发现,“学汇考”至少还应退4500元学费。
吴女士称,每次要求退费时,对方都以“课程未上完,所以成绩提升不明显”为由拖延。“但如果课程全部上完,还怎么退费呢?”她质疑道。
“要向领导汇报后再答复”
4月24日,吴女士再次向“学汇考”机构提出交涉。郑老师回应称:“我当初向您说明的是,孩子能在月考中看到部分学习成果。”他表示,吴女士的孩子目前欠缺的是重点、难点内容培训,相关课程尚未进行,效果自然未能显现。同时,他提到已有其他学生通过课程实现成绩提升,并强调“成绩提高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跟上教学节奏”。
关于退费问题,郑老师承认机构曾承诺“未提分可退款”,但解释称:“退款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当前课程未完成,即便向总部申诉,系统记录也会显示教学未完结,总部无法认定课程无效。”
吴女士对此不予认同。她指出,无论其他学生效果如何,其孩子成绩确未提升,机构应履行签约承诺。郑老师回应称,需向上级汇报后给予答复。
据悉,“学汇考”App由学汇考(成都)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运营。该公司声明,涉事的学汇考(南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系加盟商,独立运营。成都总部表示将把吴女士的投诉转交南昌分部负责人处理。
律师:宣传提分涉嫌违法
记者了解到,针对吴女士投诉的情况,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北京市中伦文德(南昌)律师事务所律师胡伟就此事指出,若“学汇考”仅为网络课程销售平台,则其在推广过程中不得以“教育培训”或“线下培训”名义进行宣传,更不得冒用命题教师名义提升影响力。
胡伟进一步表示,由于教育、培训效果受师资水平、学员基础及学习态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对效果作出承诺既不客观也不恰当,此类行为易误导消费者,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教育培训广告禁止对升学、考试通过、学历学位获取或培训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来源:江南都市报
相关文章:
“学汇考”被指以提分为噱头诱导消费 南昌一家长申请退费迟迟未果04-30
从几百到近万元不等,号称能护眼防近视的“大路灯”值得买吗?04-27
海亮股份:将于2025年5月20日举行投资者接待日活动04-26
合肥有多“新”?他们走进多家科创企业……04-23
一张作息时间表背后的故事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