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认定是指对职工从事工作的时间进行计算,以确定其连续工龄的过程。以下是工龄认定的基本方法和规定:
连续工龄的定义
从职工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
工龄认定的标准
连续工龄满1年及以上;
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关于劳动关系建立的规定;
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工龄认定的方法
工资记录法:通过单位发放工资的记录来认定工作年限;
社保缴纳记录法:根据最初缴纳社保人社局记录来认定参加工作时间;
合并计算法:对于因非主观原因(如企业改制、合并、分立等)造成的工龄间断,间断前后的工作时间可以合并计算;
工龄折算法:对于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工龄可根据工作性质和环境进行折算。
工龄认定流程
准备材料:职工需提供身份证、劳动合同、工资单等,用人单位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提出申请:职工或用人单位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龄认定申请;
审核认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人员调查核实;
结果告知:符合条件的,出具《工龄认定表》并通知申请人及用人单位;不符合条件的,告知不予认定的原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了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计算方式。
其他注意事项
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的区别在于,连续工龄包括前后两个工作单位可以合并计算的工作时间;
大学期间和学习期间不计算工龄工资,但在房改时算工龄;
退休后,连续工龄通常作为计算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时间点的相关规定,具体操作可能因地区而异,请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规定为准。
相关文章:
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04-18
甘肃省全面推进癌症防治行动开展六种癌症排查起底工作04-17
38人!遵义国企人才引进公告04-16
持续深化职工疗休养+“百千万工程”!广东工会这场经验交流活动干货满满04-16
河南义马:行则将至,做则可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