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栋
2025年3月22日,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联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水利局、清华大学黄河研究团队及全国多地机构,共同启动了以“锁住每一滴沙漠的眼泪”为主题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公益行动。西贝铁军营地荣幸成为此次行动的核心试验场与“主战场”之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品牌的社会责任与治沙决心。

▲坚守阻控风沙示范工程现场的黄河缘志愿者拉起了“世界水日”主题公益活动的条幅
挺进库布齐,公益与科技并肩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曾被称为“无人区”,如今则是生态治理的先锋之地。西贝铁军营地位于黄河几字弯的库布齐沙漠腹地,长期以来致力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推广和公众教育。此次公益行动中,西贝铁军营地与国务院参事张红武教授带领的清华大学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黄河研究项目组紧密合作,展开了一场为期数日的科技攻坚战,展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风沙阻控技术。

▲清华大学黄河研究团队走出校门,到达艰苦的风沙阻控系列工程实施现场

▲最大限度减少风沙阻控工程表面的摩擦系数是一个关键环节
由于营地盛行风向多变,地形地貌复杂,适宜开展非常规治理措施的研发试验,其实营地所在的独贵塔拉奎素段,也是清华大学长期开展黄河内蒙古段治理模型试验的典型河段,2008年3月20日奎素段先后因凌汛导致两处溃堤,造成独贵塔拉镇和杭锦淖尔乡共11个村1个镇区受灾。从而能够显示出营地治沙与黄河治理的直接关系。

▲2008年3月20日杭锦旗独贵特拉奎素段堤防发生2处溃决

▲专家们到黄河现场研究治理对策
在行动前期,为确保最佳试验效果,营地与科研团队多次调整示范工程选址,深入沙漠核心区。最终选定的地点位于营地外围区域,正值库布齐沙漠风沙肆虐时期,极端风速最高达11级,风速约达30米每秒,前两天雪化把沙浸湿冻成抗冲层,风口处暴风将干沙吹走局部露出冻沙抗冲层。如此恶劣的天气为工程实施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但也恰好提供了检验新技术效果的绝佳实战机会,还能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途径。

▲暴风将干沙吹走局部露出冻土

▲在狂风肆虐中从失败找出成功的方法
科技赋能,“风沙长城”初显成效
3月22日当天,风沙阻控系列技术正式上线。在西贝铁军营地的志愿者们穿戴防风服、护目镜,与张红武教授带领的清华研究团队共同在大风沙环境中实施工程,筑起了一道“风沙阻抗长城”。短短数日,初步验收即显示出极佳的防风固沙效果,有效遏制了流动沙丘的发展,稳定性表现卓越。

▲西贝铁军营地的志愿者们加油!

▲这个风沙阻控“神器”太重了!
内蒙古自治区“揭榜挂帅”项目“十大孔兑风水复合侵蚀区泥沙阻控与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参事张红武教授感慨:“11级大风是巨大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正是有西贝铁军营地坚定支持,我们才能验证并成功应用这项前所未有的技术。风沙治理从此有了全新思路,科技与公益交融,才能真正‘锁住每一滴沙漠的眼泪’。”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史世斌从技术角度指出:“这一套风沙阻控系列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扩展和减少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受水资源刚性约束而无法实施林草植被建植技术的广大地区,推广价值很大”。
西贝铁军营地总经理胡觉新表示:“风沙打得脸生疼,但看到新技术奏效,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营地未来将持续为生态保护和科技试验提供强大支持,将此处打造为全球治沙技术的中国示范基地和交流平台。”
责任担当,让治沙成为营地特色课程
西贝铁军营地作为西贝餐饮集团旗下的重要社会责任项目和内部人才培养基地,不仅长期致力于推动库布齐沙漠生态保护,更将沙漠治理课程纳入了基地培训体系之中。本次公益行动提供了真实的治沙示范现场,不仅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也为后续课程和学员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
西贝餐饮集团财务总监武申豹、营地总经理胡觉新等企业高管亲赴现场,给予科研团队最直接的支持与鼓励。胡觉新现场感叹道:“库布齐沙漠是距离首都最近的大沙漠,我们的治沙行动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教育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鄂尔多斯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帅告诉铁军营地负责人:“流域泥沙治理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这次治沙技术现场试验成功让我们看到,科技创新与政府、社会力量的结合,是破解生态难题的关键。我局已决定下月中旬组织300多名市、旗水利干部,由我带队到本次风沙阻控技术示范现场开展党建活动,让大家学习防沙治沙新技术,并动手干!我们将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让大家更加深入体会2024年6月19日习总书记到宁夏考察强调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未来之路,公益使命永续前行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西贝铁军营地坚定地认为,公益行动与生态保护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进的脚步。未来,营地将继续配合公益基金会及科研团队,推动风沙阻控技术在更广泛的区域与全球沙漠地区推广应用,让更多人参与到节水与治沙的行动中。
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文捷女士认为这次践行社会责任与公益使命的活动,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和减少流动沙丘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巨大,将本次公益活动的举办和示范工程成功的消息告诉了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他兴奋的表示4月中旬一定到试验现场亲自参加治沙行动!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锐锋激动的说到,我公司之所以十分重视此次活动,原因是三门峡水利枢纽确实是国之重器,库容仅次于三峡工程,是黄河防洪的中流砥柱,长期以来在黄河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调水调沙、减淤、生态、科技、文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本风沙阻控系列技术推广应用后,无疑使三门峡入库沙量变得更少,不仅能够长期守护着黄河的岁岁安澜,而且这座超级“盛水盆”,还能时刻准备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水资源支持 。
营地也将深化与全球公益机构合作,借助科技、文化、教育等多维手段,持续影响社会,培育环保意识、传播生态理念,助力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在张红武告别铁军营地前来送行的志愿者时,恰好收到他的学生杨润祎博士的报喜微信:“已接到《中国科学》编辑部论文接受发表的通知!”这篇论文构建的张红武紊流流速与阻力系数统一公式,比H.A.爱因斯坦校正公式等从理论和定量精度上都有优越性。这也使得他在回京的路上一直思考,如何将这一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创新用于治水治沙以及航空航天、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突破之中?其实前阶段清华大学学者黄海、杨润祎、安晨歌已运用该理论计算出治理前后地面粗糙度由1公分增加到10公分m?时,百米高风速可由11m/s减少到8.3m/s,说明实施风沙阻控工程能减弱沙漠风蚀能力与大风产沙量,从理论上为科技治沙指明了方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张红武在动车上还跟营地的前线指挥员夏祯波继续讨论着下一期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

▲志愿者成功的喜悦冲淡了腰酸腿疼!
一次公益行动,一个科技突破,一场生态实践,西贝铁军营地将与各方伙伴一道,继续在库布齐大漠坚守与行动,让流动的沙丘停下脚步,让沙漠中再现生机盎然。
(西贝铁军营地供稿)
相关文章:
茶百道智能管理体系在全国门店落地04-01
西子洁能:2024年净利润增长705.74% 引领能源绿色转型 海外拓展加速04-01
涉及网络安全、电动汽车等 今起一批国家标准开始实施04-01
大漠深处的坚守:西贝铁军营地的黄河缘志愿者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公益行动纪实03-31
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AI加持“运动处方”!北大深圳医院推动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规范标准化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