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重智轻德、体育薄弱、美育缺失、劳动教育不足”的困境,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构建了以劳动教育为抓手的五育融合“卓越课程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深度践行卓越课程理念,学校以语文学科为核心,融合数学、美术、劳动等学科,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的活动体系。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并特邀行业专家进行深度解析,为实践活动搭建坚实的理论基础;课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甘苦,借助小组研讨、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化对知识的内化与理解;课后,学生撰写实践体验,细致反思活动点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形成闭环式学习生态。
为让学生直观感知劳动的魅力,学校携手楚雄市鹿城镇外石坝村共同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在校园内设置实践操作区,让学生亲眼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每一刻的奇妙变化。移栽季节,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走进实践基地,亲历秧苗移栽的全过程,从小心翼翼地撕开秧苗包装,到精准掌握手部姿势与间距,再到将秧苗稳稳插入泥土,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欢笑。收获时节,稻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学生挥汗如雨,亲身感受从一株秧苗到一碗米饭的奇妙蜕变。这种沉浸式的劳动体验,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学会尊重劳动、珍视粮食。
在卓越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紧扣语文学科特色,开发出诗歌创作、绘画艺术、劳作实践、科研探索等多元化项目。“诗意田园”诗歌创作大赛鼓励学生将劳动感悟融入诗歌,展现劳动的诗意与韵味;“劳动之美”绘画课程则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劳动场景,感受劳动的力与美。这些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卓越课程开展之初,家校协同不畅成为一大难题。为了破局,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主动与家长沟通,深入阐述卓越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学校精心策划“亲子劳动日”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家校协同效果。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实时发布活动进展与学生表现情况,让家长更加深入了解并支持学校的卓越课程。
在实践中,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凸显。为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一方面,学校设立了“劳动之星”“创意小达人”等荣誉奖项,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另一方面,学校开展了小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学校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与引导,通过个别辅导、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活动。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量身定制个性化活动方案,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卓越课程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16日第9版
作者:毛海燕
相关文章:
稻田里的教育诗04-16
在亲近泥土中激活学生“爱农”基因04-15
山东中医药大学:深化财务改革创新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04-14
NUS邵林团队发布DexSinGrasp基于强化学习实现物体分离与抓取统一04-13
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扎西顿珠被开除党籍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