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约翰内斯堡4月6日电 记者手记|中国无人机在南非播撒“绿色希望”
新华社记者白舸 田弘毅
清晨六时,晨光为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的方廷希尔庄园笼罩上金色的薄雾。连绵的甘蔗随风摇曳,羚羊轻盈地跃过灌木丛,斑马悠闲地啃食青草……微风送来泥土的清香,庄园在静谧中焕发着蓬勃生机。
在庄园腹地的甘蔗地中,一架来自中国极飞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装载着配置好的60升杀菌剂,在飞手的操纵下缓缓起飞,按照预设的航线平稳飞行至甘蔗地上方约三米处开始喷洒药剂。细密的药雾如薄纱般倾泻而下,覆盖每一垄蔗林。
方廷希尔是一家集农业种植、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农场,距离夸祖鲁-纳塔尔省首府彼得马里茨堡30公里。农场占地面积约2250公顷,种有甘蔗、牛油果、山核桃和玉米等作物。
作为农场的主要经济作物,甘蔗常年受甘蔗螟困扰。据庄园农业经理德翁·布格尔介绍,成熟期的甘蔗高度可达3至4米,生长密集且叶片边缘锋利,加上种植区地形起伏大,传统人工喷洒农药作业易导致农作物损伤,效率也十分低下。
2024年,布格尔找到农业服务承包商约翰·普林斯卢,将无人机引入庄园用于喷洒农药和肥料。普林斯卢购入了一台中国农用无人机,为附近26家农场提供服务。
普林斯卢说,农业无人机的优势在于高效。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给40公顷甘蔗林喷洒农药需要30至40人奋战一整天,而使用无人机作业仅需三人即可完成。在地形陡峭的种植区,无人机单机日作业量可达90公顷,在平缓地带甚至能达到每天170公顷。
完成第一片甘蔗林的农药喷洒后,21岁的飞手卢修斯·迪普莱西轻轻拨动手中的摇杆,无人机迅速返航,缓缓降落在他面前。两位地勤人员迅速为其换上电池、重新装满药剂。
“无人机的操作看似复杂,实则非常简单。只要事先设定好,起飞后基本是全自动作业。”迪普莱西边操作边告诉记者,无人机可以在作业前通过3D地形勘测确定安全飞行的高度和速度,飞手也可实时调整喷幅、喷洒流量和药液雾化颗粒大小,实现精准喷洒。相比之下,以前使用直升机喷洒农药因飞行速度快、高度高,作业时农药易随风飘散,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影响周边农作物。
“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普林斯卢说,与直升机只能进行大范围统一剂量的喷洒作业不同,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求,分区域调节药剂喷洒量。
没多久,一公顷甘蔗地的喷洒任务便完成了。迪普莱西一行驾车载着无人机、拉着配药车,继续向庄园深处的甘蔗林驶去……
据了解,自2020年进入南非市场以来,极飞公司的农业无人机产品累计服务面积已超过6.6万公顷。
如今,中国的无人机被大量引入非洲国家,助力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莫桑比克的水稻田、埃塞俄比亚的小麦田和加纳菜园的上空,大疆、极飞等中国品牌无人机正在为更多非洲农户带去丰收的希望。(完)
相关文章:
中国企业“走出去”持续为全球市场“上新” 推动产供链国际合作04-07
中国快递、轻工业:反对美取消小包免税04-06
学习快评|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04-05
中国政府关于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04-05
缅甸强震 | 感激中国救援队伍!被困超120小时的幸存者出院 讲述获救细节04-05
一周看天下04-05
“甲亢哥”“特种兵式”游香港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