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锐(兰州大学)
3月29日夜,3名司乘人员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参加考试,于德上高速枞阳至祁门路段发生事故。4月1日午后,“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小米集团股价也出现跳水,一度跌超6%。(3月29日 正在新闻 )
舆论的声音应该是促进真相的发掘,而不是消费任意一方。该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有的质疑小米公司,为什么会发生自燃?为什么车门打不开?有的质疑驾驶员本身,为什么在高速驾驶时还不走心?是不是疲劳驾驶或者酒驾?也有的质疑家属,为什么不告诫自己孩子安全驾驶?不要依赖辅助驾驶?一时间,舆论如潮水般涌来,有质疑、有愤怒、有悲伤……但在该事件中,有些舆论显然已经“变味”,要么是对小米管理人员恶毒的诅咒,要么是嘲笑逝去的驾驶者如此依赖辅助驾驶。不论哪种都是对社会良知的莫大伤害,更不该激进地进行无端指责。
当舆论如狂风骤雨般袭来,我们不妨让子弹飞一会,等待真相的水落石出。在该事件当中,我们可以试着控制自身的“正义感”与“表达欲”,不妨观望一会,等待事件水落石出之后再下判决。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对于事件的疑问,并督促相关部门、人员调查,同时也可以对于不满的做法提出建议,比如对于当事人父母应该有一定的人道关怀措施。但要仔细思考自己的言论是否有事实依据?是不是会伤害他人?又会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冷静的思考,不仅是对社会、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毕竟当我们自身处于舆论漩涡中心时,我们也希望真相能尽快公之于众。只有大多数人保持这样的媒介观点,才能在互联网上形成“默契”,维护友好、和谐的网络环境。
但处于“后真相时代”,也应有更多的力量介入愈发激烈的舆论场当中,而不是妄想仅靠网民自觉。复旦大学的张志安教授曾说:“后真相时代中,人们不再那么关心事实本身,而更在意自己的情感和价值期待。”在这样的先置条件下,如果只是单纯斥责网民的“无脑行为”,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是收效甚微的。
这时,就需要有关部门和权威媒体发挥关键作用。比如,警方对发布不实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法律手段遏制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权威媒体发布新闻时,需谨慎筛选合理且可信度高的信源,同时充分考量传播可能产生的后果,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避免误导公众;网络平台则应严格审核内容,对明显不实或包含不良内容的信息,一律不予通过,从传播源头净化网络环境。
通过部门、媒体、平台等多方的协同治理,逐步引导大众实现从 “观而乱言” 到 “观而不言”,最终达到 “观而言之有理” 的转变。就在刚刚,雷军也通过自媒体发声了,问题还在调查之中,当然态度也是要的,正如他所言:“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不回避!”
相关文章:
老人骑三轮“误入”高速,交警发现将其劝下04-02
雷军就SU7事故发布“致用户和公众的一封信”?小米:披露内容只会通过官方账户发布04-02
上证民企公司债指数报165.12点04-02
该重新定义的,是车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