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请各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
中小学校要按照“一案八制”,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壹
建立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预案处置流程应符合实际,明确应急处置分工责任。学校要储备一定数量的防疫物资。
贰
建立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制度要明确报告人的具体岗位及其职责,明确信息报告流程。
校长是报告第一责任人。学校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时,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叁
建立晨检制度
在每日早自习或者早晨第一节课前,对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和健康状况。对于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的学生,要及时向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报告。传染病流行期间,最好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增加晚检。
肆
建立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要组织专人登记因病缺课学生患病情况,协助疫情报告人对病情进展和转归进行跟踪,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伍
建立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学生被确诊为法定传染病或其他需要报告的传染病,需提供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证明病愈,方可返校复课。
陆
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每年组织1次在校学生健康体检。学校要将健康体检结果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学校要根据健康指导建议,研究制定促进学生健康的措施。
柒
建立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小学要对所有入学、转学、插班儿童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其他类型学校根据疾病防控的需要确定是否查验。
捌
建立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学校每学期都应安排日常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
玖
建立通风、消毒等制度
学校应保持教学区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的空气流通。对人员密集室内场所、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遵循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家校联防、教医联控原则,抓住时间、人群、场所、措施、保障等关键环节,守护学生健康,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来 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龙视新闻联播

相关文章:
恒生指数午盘跌0.63%,恒生科技指数跌0.03%02-25
广州一民办高校要学生提交消费明细用于考核 学校称非硬性要求将调整 当地教育厅回应02-25
环境部:科学有序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已取得积极进展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