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研究揭秘“最佳延寿运动”,第一名很多人都没想到(不是跑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9:06:00    

有约君说

随着晴好天气回归,

健身锻炼、户外活动又可以安排上啦!

众所周知运动有诸多健康益处。

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揭示,

有些运动在延长寿命方面

就有相对突出的表现。

哪些运动是专家学者眼里的

“延寿运动”?

(第一名可能让你意外!)

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怎么找到最适合的运动方式?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多项研究揭示:

挥拍运动“延寿效果最佳”

其实,只要运动,都有助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不过,有一些运动类型有更突出的表现,比如挥拍运动。

研究一:

《英国医学杂志》2016年上发表的一项涉及8万余、平均9.2年随访的队列研究发现,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相关性最强的三种运动依次是:

挥拍运动(羽毛球、网球、壁球):全因死亡风险减少47%,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56%;

游泳:全因死亡风险减少28%,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 41%;

有氧运动(有氧健身操、健身舞):全因死亡风险减少27%,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 36%;

研究二:

美国一项超过27万人的研究,经过平均12.4年的随访,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发现:当运动水平都达到指南推荐量时,挥拍类运动参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的程度更高。

研究三:

2024年《老年科学》期刊发表了一项近10万人的研究,分析了运动类型与运动员寿命的关联,发现:

在女性中,高尔夫、挥拍类运动是延长寿命的最佳运动,其中挥拍运动与女性寿命延长2.8年有关;

在男性中,延长寿命的最佳运动依次是撑竿跳、体操、击剑、射击、挥拍运动,其中挥拍运动与男性寿命延长5.7年有关。

结合运动的普及程度、难易程度来看,挥拍类运动是普通人日常最佳的“延寿运动”。

挥拍运动的好处

被大大低估了

单手或双手持拍,靠挥动击球的对抗性运动都属于球拍运动,常见有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壁球等。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研究人员指出,挥拍运动之所以在降低死亡风险、延长寿命方面表现更佳,可能在于这几个方面:

挥拍时为保证姿势正确需要更多的肌肉协同,上肢、下肢肌肉都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需要手眼协调以及间歇性高强度爆发,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神经反射速度和空间感知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心肺功能与肌肉骨骼系统,帮助延缓大脑衰老及保护心血管,改善身体机能。

球拍运动可以增加运动者的社会参与程度,双打等项目还可一定程度上增加团队配合感。研究指出团队运动是延寿、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佳选择之一。

注意:

进行挥拍类运动时,要考虑自身条件,比如膝、踝、肩关节是否有原发病或伤病。

专家建议,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最长不超过90分钟。建议每周3次,运动能力较强者4~5次。运动强度中等为宜,建议心率控制范围:(220-年龄-静息心率)×0.4-0.6+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为避免运动风险、加强稳定性,还需要集中锻炼肩膀、手臂和腿部肌肉,增强其耐力和力量,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拉伸活动。同时,要选择具有良好支撑和防滑功能的运动鞋,并根据手型和力量选择适合的球拍。

哪种“运动充电”方式

最适合你?

人们的身体素质各异,生活习惯也不相同,怎么才知道哪种运动方式最适合自己?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给出了一些“高性价比”的建议。

改善睡眠、提升骨密度:力量训练(抗阻运动)

研究发现,对于65岁以下的人来说,力量训练是改善睡眠质量最有效的非药物方法,比跑步、走路等有氧运动、瑜伽等更有效。

同时,力量训练在增加、保持骨密度方面的表现也很突出,优于等长运动以及走路、跑步等简单活动。专家也非常推荐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适当做抗阻运动。

运动贴士:

可进行自由重量器械训练(如举哑铃、杠铃)、自重训练(如俯卧撑、自重深蹲)、健身器械训练、弹力带训练。建议针对身体的主要大肌肉群进行每周至少两次的锻炼,间隔两天以上。

运动时保持自然呼吸,避免在疲劳、生病期间进行。如果感到呼吸困难、关节肌肉明显不适时,应停止运动,采取对应措施。

最推荐的降压运动:等长运动

虽然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静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但研究发现,相较于动态抗阻训练(如举重深蹲)、有氧训练(如跑步)等,等长训练在降压方面的表现更为显著。

我们在进行等长运动时,肌肉虽然发生了收缩,但肌肉的长度不变,比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臀桥、扎马步、踮脚尖(提踵)等。

运动贴士: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热身,注意运动时不要憋气、强度过高,否则反而可能造成血压波动。教你两个动作——

靠墙静蹲:建议每天做3~5组,每次1~3分钟(循序渐进)。大腿与小腿夹角可保持在95度~135度之间。蹲到大腿发酸即可,如有膝关节疼痛问题则不建议。

平板支撑:每次支撑坚持30秒以上,间歇1分钟,每次训练连续不低于5次。

上班族日常之选:

5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在生活中见缝插针地插入高强度的碎片化运动,也能收获显著的健康效益。

多位专家学者研究发现,每天多进行5分钟能提高心率的中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能显著降低血压,帮助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患癌风险。

运动贴士:

日常抽空进行5~7分钟的“运动快充”,推荐以下动作,按需自选,每个动作30秒:开合跳、靠墙蹲、卷腹、踏凳/上台阶、深蹲、平板支撑、原地高抬腿、弓箭步、侧向平板支撑。

此外,平时我们赶公交、大强度的家务劳动、拎着沉重的购物袋走上坡路、遛狗时小跑等,也可视作日常高强度活动。

不过,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弱者、有严重慢性疾病或骨关节疾病、近期生病且尚处在康复期的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门槛低的懒人友好运动:走路

2022年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的一篇文献分析了4大洲15项研究成果后发现:走路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有关。

对于18~60岁人群,每天走8000~10000步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建议每天走6000~8000步。

还有一项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证实,哪怕每周仅1~2天的步数超过8000步,也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散步对于大脑、心理健康也很有帮助,能降低体内压力激素水平,改善情绪,有助于降低认知衰退风险。

运动贴士:

步数越多未必能获得更多收益,尤其是肌肉力量薄弱的人群,避免过量行走导致关节损伤、软骨损伤、滑膜炎甚至半月板损伤。

当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后,更推荐采取多样化的运动方式,有氧与无氧运动相结合,有条件的还可以每周安排适量的力量训练与平衡训练。

体重大、膝关节不好选游泳

游泳在减脂、锻炼全身肌肉的同时,可以帮助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增强心肺功能,对体重大、膝关节不好的人比较友好。

运动贴士:

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泳姿,比如蛙泳不适宜患膝关节病和O型腿的人;仰泳不适合肩、踝关节损伤者;自由泳不适宜腰突、腰腿痛患者。

建议每次游泳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周游泳3次~5次。

改善情绪抵御抑郁

试试跳舞或参加团队运动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运动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发现运动对于抑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其中最为出色的抗抑郁运动是跳舞。

此外,步行、慢跑、瑜伽、力量训练、混合有氧运动以及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研究发现,参加篮球、足球、棒球等受大众欢迎的团队运动,也能帮助人们从压力中恢复过来,减少心理健康负担,改善情绪。

综合自CCTV生活圈、科普中国、健康有约、营养师顾中一、中国体育报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相关文章:

研究揭秘“最佳延寿运动”,第一名很多人都没想到(不是跑步)04-16

吃对脂肪比少吃脂肪更重要!上海专家最新研究揭示健康奥秘04-14

出发!感受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 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启动04-14

国家电网全力应对极端天气 20省份主网平稳运行04-13

昨天23:00后入睡的漳州人,速看!04-13

三线合一与黄金分割共振支撑!04-11

美联储官员警告:美关税政策致通胀风险“显著上升”04-11

从“双优生”跃升“领跑者”:宁波银行总资产首突破3万亿,确定性锚定价值创造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