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
案件受理后至开庭前:
根据《民事调解规定》,法院可以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之前进行调解。
庭审过程中: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也可以进行调解,通常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后进行。
二审及再审中:
调解不仅可以在一审中进行,还可以在二审乃至再审中进行。
答辩期满后至裁判作出前:
根据《民事调解规定》,调解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之前进行,法院也可以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在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
立案后至判决前: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限制,只要在立案到判决送达之前,法院都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进行调解。
特定情况下的调解:
例如,对于债权类纠纷,下半年调解结案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此时往往涉及到年终奖等款项的支付。
总结来说,调解可以在诉讼的任何阶段进行,但具体时间点和方式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调解策略来确定。当事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申请调解,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提出建议。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将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
相关文章:
弘扬延安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丨西安临潼法院延安精神大家谈专栏04-16
会同法院:锦旗熠熠映初心 判后回访显担当04-15
平潭自贸片区十周年 | 十年促融 绘就涉台解纷新“枫”景04-15
“货不对板”现象屡见不鲜 消费者遇“照骗”如何维权?04-13
李在明宣布辞职,全力参选韩国总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