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侦查是指 在司法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之后,犯罪嫌疑人有意识地进行一系列行为以逃避法律追究。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潜逃:
犯罪嫌疑人逃离案发地或藏匿起来,以躲避司法机关的追捕。
更改身份:
犯罪嫌疑人通过更换姓名、证件号码等手段,试图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更换联系方式:
犯罪嫌疑人改变电话号码、网络账号等联系方式,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以逃避追踪。
销毁证据:
犯罪嫌疑人有意识地销毁、伪造或隐匿与案件相关的证据,以阻止司法机关查明真相。
串供、干扰作证:
犯罪嫌疑人通过串通他人或威胁、恐吓证人,干扰司法机关的侦查活动,妨碍证据的收集和案件的审理。
逃避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人在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后,仍然逃跑或拒绝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
逃避侦查的行为必须满足以下构成条件:
时间条件:
逃避行为必须发生在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
主观故意:
行为人必须有逃避侦查的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妨碍司法机关对犯罪事实的侦查或审判,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行为后果:
行为必须对侦查活动造成实际的妨碍或延缓,导致侦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相关文章:
全身95%烧伤女孩订婚了,与未婚夫同年同月同日生,本人发声:请大家祝福我们吧04-19
毕节三人虚构“一夫两妻”婚礼引质疑 律师:涉嫌扰乱社会治安04-17
十年,超越血缘的守护04-16
六安市裕安区佛子岭路小学开展第八届“育德杯”学科知识竞赛活动04-16
河南义马:行则将至,做则可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