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维修 实时讯息 生活常识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最高法:采用虚假诉讼等手段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时有发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0 11:01:00    

虚假诉讼行为仍然时有出现,最高法要求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惩治工作力度。

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近年来生效的4个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借此发挥司法裁判的规范指引和行为导向作用,推动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虚假诉讼行为违背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扰乱正常诉讼秩序,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阻碍社会诚信建设,社会危害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最高法表示,特别是对于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虚假诉讼行为,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予以惩处,判处了一批虚假诉讼犯罪分子,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

最高法同时表示,在依法惩治虚假诉讼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现阶段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行为仍然时有出现;有的虚假诉讼案件由于程序衔接沟通不畅,导致虚假诉讼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不能及时有效落实;部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在法律适用标准、刑事政策把握尺度等方面不统一。

其中,虚假诉讼行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强,如何有效甄别和及时发现是重点难点。最高法强调,《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第五条列举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及房屋限购或机动车配置指标调控的以物抵债案件、以离婚诉讼一方当事人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等多个虚假诉讼违法犯罪易发的民事案件类型,“司法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应当予以重点关注”。

一起典型案例显示,刘某秀于2022年11月22日向朋友李某借款5万元,2023年1月20日再次向李某借款2万元,均已清偿完毕。2023年12月起,刘某秀因与丈夫陈某存在离婚纠纷,为达到离婚后多分夫妻共同财产的目的,经与李某共谋,隐瞒二人之间上述借款已全部清偿的事实,由李某提供其个人信息及签名笔迹,由刘某秀伪造借条、资金转账记录等证据材料,以李某为原告起草起诉状等材料,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刘某秀及丈夫陈某共同偿还借款7万元。

某市人民法院2024年1月17日立案受理后进行了诉前调解、司法送达等司法活动,其间,李某在刘某秀指使下实施了申请网络开庭、缴纳诉讼费等行为。5月16日,某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该案,刘某秀、李某、陈某及诉讼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

庭审过程中,某市人民法院发现刘某秀、李某的行为属于虚假诉讼,遂依法作出决定,对刘某秀予以司法拘留十二日,对李某予以司法拘留十日,并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刘某秀、李某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二人行为均已构成虚假诉讼罪,且系共同犯罪。其中,刘某秀系主犯;李某配合刘某秀实施虚假诉讼,起辅助作用,系从犯,应当从轻处罚。二人均坦白、认罪认罚并具结悔过,可以依法从宽处理。据此,以虚假诉讼罪判处刘某秀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判处李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离婚纠纷案件是虚假诉讼的易发领域之一。在离婚纠纷案件中,夫妻一方为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财产分割或者债务承担方案,采用虚假诉讼等手段隐匿夫妻共同财产、虚构共同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最高法在阐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第五条的规定,对于以离婚诉讼一方当事人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予以重点关注。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惩治夫妻财产分割过程中的虚假诉讼违法犯罪,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实施上述行为,社会危害大,符合刑法规定的虚假诉讼罪等犯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相关文章:

女子遭“杀猪盘”诈骗18万,郑州警方当天劝服诈骗分子归案02-21

上交所:本周对229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02-21

最高检:2022年至2024年证券犯罪起诉案件数、人数年均增长30.5%、16%02-21

最高检:与教育部共同推动健全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治机制,为反校园欺凌撑腰02-20

隐匿23年,命案真凶刘某落网!02-20

网约车司机报警称车被乘客骗走 警方:嫌疑人骗司机下车后将车开走,已被批捕02-20

最高法: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依法认定虚假诉讼犯罪02-20

最高检:今年将研究出台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