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小红书用户反映,小红书后台持续高频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有用户最高3天内被访问1.7万次,包含定位、照片与视频、设备状态、日程、剪贴板等,甚至凌晨未使用软件时段仍有高频操作,引发隐私安全方面的担忧。

一位用户小V(化名)称,她是头一天偶然刷到有人吐槽小红书后台访问量过高,出于好奇点开安卓手机的隐私项查看,发现自己的数据同样惊人:
近30天内小红书应用访问总量高达9.2万次,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微信。
全部应用行为记录显示,其中的地址访问最为频繁,高达7.1万次,仅3月25日当天就访问了2148次。

另一用户杏儿(化名)也向记者表示,其应用记录显示近30天小红书的访问记录近5万次,其中定位访问占4.6万次。
在访问详情里,仅3月25日18:19这短短一分钟,小红书还分别访问了她的设备状态15次、音频文件7次、视频文件7次、照片文件7次、剪贴板1次。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4年7月,“小红书一直在获取定位”的吐槽声就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相关笔记多达7万+篇,有iOS用户发现,就算不使用软件,只要不关闭后台,刘海区域的蓝色定位图标会常亮。

在发现上述情况后,小V立刻紧急关闭了小红书多项访问权限,改为“访问时询问”,3月26日再次查看访问数量已恢复正常。对于小红书官方客服解释称是因为“附近”功能需要用户地址信息,小V称个人从未使用过该功能,“不问客服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功能”。

杏儿则提到,最近用小红书发笔记经常会被提示“要不要带上位置发布”,她通常都会选择拒绝,但没想到后台访问定位的次数依旧居高不下。
3月26日,小红书官方客服表示,用户选择打开小红书相关权限会就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平台不会泄露用户隐私信息,具体问题需将相关录屏与截图证明发送至指定邮箱。
此前,网络信息泄露带来“社死”等问题引发关注,有专家提醒,相关平台在收集数据时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减少前端数据收集,从源头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同时,对隐私数据要建立信息加密机制、向第三方提供信息的责任机制;一旦出现信息泄露事件,能够及时倒查。
(来源:九派新闻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
小米公布小米SU7事故信息摘要:已提交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全力配合警方工作04-01
酸奶内有霉斑?卡士客服:已与消费者沟通,公司已经开始排查04-01
惊呆!上海女子眼睁睁看自己的345678元没了…金额有点蹊跷04-01
苹果iOS 18.4升级Apple Music体验,一键播放情绪歌单04-01
男子落入刷单骗局损失2万多元,民警远赴千里追回损失03-31
正和生态: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03-31
中办、国办:有序推进自然人信用建设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