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
国家医保局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
《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
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
自2025年3月31日起
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
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
取消门诊预交金
- 自3月3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
- 公立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存量门诊预交金退费受理、审核、确认、退款等全流程的监管。
- 探索推进“诊间结算”、“一次就诊一次付费”等便民措施,优化门诊收费流程。
- 对急诊、急诊留观、门诊手术、急诊手术等情形,以及老年人等确有门急诊预交资金需求的群体,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公立医疗机构可保留门诊预交金,并报属地卫生健康(中医药、疾控)行政部门备案。
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
- 各地要指导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住院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结算类型等因素,参考同病种前3年度实际发生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度,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 自6月30日起,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收取住院预交金,并对常见病种预交金收取额度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提高住院费用结算效率
- 各地要指导公立医疗机构优化住院预交金交纳、住院费用结算流程。原则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在患者出院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住院费用结算,逐步实现24小时内结算。
- 要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推行“一站式结算”、“床旁结算”、“线上结算”等便民措施。
鼓励探索多元化
“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新模式
- 各地对脱贫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已出台“先诊疗后付费”等相关政策的,要及时做好就诊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个性化管理服务,督促指导公立医疗机构落实到位。
- 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结合个人征信体系等信用工具,逐步探索面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就诊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方式和信用就医结算方式。
此通知适用于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军队主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什么是门诊预交金?
预交金与挂号费不同,指的是患者在门诊或者办理住院之前,需要预先支付的一笔押金,以作为后续治疗费用的保障,也是公立医院传统的收费方式。20世纪80年代,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医疗机构相继设立了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
此前,已有多地取消了门诊预交金,此次为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并限时清退患者已缴纳的门诊预交金。
来源:央视新闻、重庆发布
相关文章:
专治每家最怕的病!华山医院首用突破性新药!每月一针,无需终身吃!04-01
遂平仁安医院召开医保版临床路径审核会04-01
中欧瑾泉灵活配置混合C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0.84%04-01
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AI加持“运动处方”!北大深圳医院推动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规范标准化03-31
解读《关于做好2025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的通知》03-31
(图表·漫画)全面取消限购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