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归罪是一种司法理念和实践,其核心在于 将行为的外在表现及结果事实作为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惟一标准,而忽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及造成结果时的主观心理态度。这种归罪方式在实践中可能导致对缺乏主观要件的意外事件或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被认定为犯罪,或者仅根据行为造成的实际结果来确认犯罪性质,而忽视行为人对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客观归罪与主观归罪相对立,后者强调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如故意或过失)来定罪处罚。而客观归罪则完全依据行为及其结果,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客观归罪在实践中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冤假错案和滥用公权力等。因此,现代法治国家通常禁止客观归罪,并强调司法实践中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综上所述,客观归罪是一种将行为和结果作为唯一标准的司法理念和实践,但这种做法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已被广泛禁止,以保护个人权利和确保司法公正。
相关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容永恩:建议加强对未成年人抚养权强制执行力度 藏匿、抢夺的要严惩03-11
李某在某遇、某觅、某玩、某心等平台进行淫秽表演并从中获利,被行拘!02-22
色情服务披上“上门按摩”外衣,内蒙古警方侦破线上涉黄案!18人被抓02-19
故意放火罪判多少年01-18
偷十吨钢筋坐牢多久01-18